中日公益伙伴|向日本借30余年磨成之玉,润中国自然教育新生草木
2010年,致力于推广社会企业理念的“环球协力社”打算关闭其东京办公室,当时在环球协力社担任顾问的李妍焱,找到了2001年来日本留学并已经在环球协力社工作了五六年的朱惠雯,两人基于类似的经历和相同的志向,一拍即合,决定接下这个机构。
中日公益伙伴创始人之一李妍焱 图片由李妍焱提供
环球协力社的业务主要涉及中日英三个国家,而妍焱和惠雯则想做得更聚焦更深入,因此决定不把它作为原机构的东京分支,而是一个新的组织——中日公益伙伴,重新出发。
中日公益伙伴创始人之一朱惠雯 图片由朱惠雯提供
创始人之一的惠雯,在2008年因一次采访与Whole Earth自然学校创始人广濑敏通先生结识的机缘,让自然教育成为了中日公益伙伴实践的一个重要领域。
中日公益伙伴团队合影,右2为妍焱,右3为惠雯
组织公益项目,为中国自然教育培养核心人才
成立之初,得益于一些基金会的项目支持,中日公益伙伴得以有机会在自然教育人才培养上深耕。
2010年8月,获国际交流基金会支持,刚成立不久的中日公益伙伴,邀请了日本7位自然学校领域的代表人物到上海,在上海恩派的协助下,举办了一场以自然学校为主题的工作坊,比较完整全面地介绍了日本的自然学校。同年深秋时节,同样是在国际交流基金会的资金支持下,中日公益伙伴协助挑选了北京一所自然教育机构的创始人,在日本的三家自然学校实施了为期三个月的研修项目。2011年1月研修顺利结束,中日公益伙伴也逐渐建立起与各家自然学校的合作关系。
研修生学习 图片由朱惠雯提供
2012年11月,在中日公益伙伴执行主任李妍焱和日本生态游中心理事长广濑敏通不断的努力下,日本国际协力机构(JICA)“日本自然学校技术援助计划”正式启动。项目计划通过培养自然学校的领导人才、构筑自然学校的全国网络,以及编写用于持续培养人才的教材这三方面,促进自然教育在中国的发展。
到2015年10月项目结束时,中国共有24位来自环境NGO、自然保护区、大学等自然教育相关领域的专家参加了在日本为期一周的自然学校考察活动;有5位选自环境NGO的伙伴,参加了为期2个月的研修实习活动。研习结束后,他们回到国内,将所学所悟用于实践,都慢慢地成长为自然教育领域的核心人物。项目期间,每年9月前后在中国的两个地方举办自然学校网络会议,3年来约有600人直接或间接参与,每次都派遣日本专家到中国进行培训和指导。此外、还编写并资助出版了《拥有我们自己的自然学校》一书。
图片来源:product.dangdang.com
中日公益伙伴策划和执行的这些项目,为中国自然教育界培养了一群专业能力扎实的从业者,也为中国自然教育搭建起了早期的专业交流平台。
而作为项目组织方和执行方的中日公益伙伴,也在5年来组织各种交流学习项目的实践过程中,形成了出了一系列具有自己特色的自然教育相关事业。
研修生户外活动 图片由朱惠雯提供
7天,了解日本最具代表性的自然学校
日本自然学校短期考察营,是在7天的时间中,带领10-16位学员,参访日本几家不同类型的、最具代表性的自然学校,除了亲身体验活动课程,还组织讲座和交流活动,帮助学员全面和深入地了解日本的自然学校。目前考察主要分关东地区和北海道地区两条路线。
自然学校考察 图片由朱惠雯提供
关东地区:风与土自然学校(家庭型,生活方式倡导)、KEEP协会(机构内创业,全国自然学校网络的交流基地)、WholeEarth自然学校(民间运营、扎根里山、结合环境保护)、田贯湖自然塾(国家投资民间运营、国家公园内、具特色的访客中心)。
Whole Earth自然学校 图片由朱惠雯提供
北海道地区:黑松内榉木林自然学校(民间运营、扎根乡村社区)、大沼流山牧场(地方政府支持、民营运营,以马为主题)、登别森林矿山体验中心(地方政府投资、民间运营、特色:志愿者)、Iburi自然学校(城市型、充分调动当地妇女的积极性、特色:森林幼儿园)、大雪山自然学校(委托管理国家公园)。
北海道黑松内榉木林自然学校 图片由朱惠雯提供
考察中的体验活动以自然学校具有代表性的活动课程为主,同时专为学员提供分析讲解,比如为什么这么设计活动、活动的目的等重要部分的说明。讲座则主要是自然学校的介绍,另外根据该自然学校的特色和强项以及参加者的需求重点进行某些主题的讲解,比如如何进行人才培养、如何与企业、政府合作、如何运营自然学校等等。有时候也会组织和自然学校员工的聚餐,自由交流,或者利用晚上时间,用问答形式与自然学校的专家深度交流。
考察活动中的一次讲座 图片由朱惠雯提供
两个月,深入日本自然学校研修实习
在“日本自然学校技术援助项目”中,除了5位项目支持的学员外,还有两位自费生参加了为期两个月的研修实习;项目结束后,也有越来越多从事自然教育的伙伴咨询有没有去日本长期学习的机会。这都让中日公益伙伴看到了自然教育从业者长时间研修实习的需求,也让他们开始酝酿长期的研修实习计划。
2014年研修生参加日本CONE论坛 图片由朱惠雯提供
目前,中日公益伙伴已经在和日方的专家以及国内的相关机构进行商量设计课程。根据之前的项目所积累的经验,以及参考日本的专业人员培训体系,初步设想是分成前期、后期两个阶段。前期学习理念、活动设计与实施、安全管理等基础课程,后期则注重自然学校运营管理、人才培养、跨界合作等针对管理层的进阶课程。
前后期各进行1个多月,之间相隔1年时间,供学员充分开展实践活动,为后期的学习做准备。研修内容分成集中授课和自然学校的实习两部分,结构大致为:3天入门课、3周自然学校实习、7天专业课。计划每期招收10名左右的学员,分别在3家自然学校完成实习。如果进展顺利,2018年2月底,中日公益伙伴将会实施第一期的研修实习。
研修生学习 图片由朱惠雯提供
让冬夏令营成为自然导师的学习现场
在自然教育领域,中日公益伙伴原先对自己的定位是培养“做自然教育的人”,不直接服务自然体验活动的参加者,所以一开始并没有想要做直接服务参加者的营队活动。但后来在和一些自然教育机构的讨论中感到,中日的自然学校合作举办活动,对双方来说都是很好的学习机会,尤其对于中国的自然教育机构来说,可以通过共同作业,从经验丰富的日本同行身上学到很多,学习效果比一般的培训更好。因此,中日公益伙伴从这个角度出发,开始尝试做儿童/亲子参与的冬夏令营。
中日共同合作的夏令营
现在,中日公益伙伴每年基本会组织3场营队活动。与栗驹高原自然学校的合作以冒险教育为主题;与KEEP协会、和平之家的合作则是亲子自然生活体验。活动由中方决定目的和提出课程要求,日方设计内容,然后中方提出修改意见。
日本夏令营,栗驹高原自然学校里扎起帐篷 图片由朱惠雯提供
雪地冬令营的最大特色是设计、建造雪屋并在里面过夜,夏令营的特色则是3天2夜的登山,在山中扎营。这两个活动是各自营期中的高潮部分,整个营队的活动内容都会根据向着这个目标有节奏、有逻辑递进关系地进行设计。中方工作人员有的以小队辅导员的角色带领孩子参加活动,有的则负责摄影、记录、与国内家长沟通等。中日双方的工作人员每晚都会一起开会回顾和分析、解决各种问题,日方专家也会根据需要讲课。对于中方来说,这些都是很好的学习机会。
栗驹高原自然学校冬令营 图片由朱惠雯提供
亲子自然体验讲求美与自然的结合,先带亲子们到以自然生活为主题的自然学校进行生活体验,充分参与各种手做、艺术创造、亲近自然的活动,然后再去KEEP自然学校,领略大自然的魅力,将之前的身心体会反映到自然创作里。中方老师负责帮助参加者一起适应体验生活,协调参加者之间的关系,也会将自己的特长,比如艺术、农业,作为活动的重点内容。他们与亲子一起生活,同时也全方位地学习自然学校的理念、方法、经验等。
关于营期活动,中日双方一起开工作会议 图片由朱惠雯提供
日本留学生,这里有自然教育的实习机会
非常难得的是,中日公益伙伴还为在日本的留学生提供平台,让他们以实习生的身份协助组织自然学校考察、冬夏令营、东亚地球市民村,以及其他一些日常活动。在积累了一定经验之后,根据本人的愿望和能力,会安排机会让他们单独负责一些项目,或者开展一些新的尝试。这里的实践活动能帮助他们完成学业(有些留学生以自然学校为研究对象),丰富他们的留学生活,也能提供他们更多就业、创业的选择,更重要的,还可能在这里找到的人生目标。
留学生参与到活动中体验学习 图片由朱惠雯提供
让自然教育宽一点,比如,探索可持续社会如何营造
除在自然教育人才培养上倾心尽力外,中日公益伙伴更将探索如何实现可持续社会作为涵盖自然教育的更大目标。开始于2014年的“东亚地球市民村”就是这样的探索。今年已经举办到第四届的东亚地球市民村,从半农半X,慢生活,到转型城镇,每一届都有一个主打概念,但是同时有一个不变的主题:亚洲的智慧和可持续发展。
2016年东亚地球市民村现场一角 图片由朱惠雯提供
来自东亚的伙伴们每年一次聚集到中国上海,以多样的形式,如主题演讲、全体讨论(以世界咖啡馆、开放空间的形式)、10分钟演讲、主题分会、工作坊、户外体验、市集、电影放映会以及音乐晚会等等,分享各自的实践经验和教训、共同反思现代社会的发展方式、摸索人类的生存道路。在这个过程中,东亚地球市民村这个宽松的共同体也慢慢地形成,逐渐发展成一个因为共同的理想而连接在一起的网络。
东亚地球市民村发起的“上海南京和平徒步”,有中日韩三国伙伴参与 图片由朱惠雯提供
打造公共交流空间,让自然教育日常化
在搭建东亚地球市民村这样的广域性交流平台之外,中日公益伙伴也正在将自己在东京三鹰市的据点慢慢地营造成一个供大家交流的公共空间。他们邀请专家在这里举办工作坊,传播各种环保、可持续的理念和方法;为合作伙伴提供交流、活动的空间;举办以民族文化、自然音乐为主题的文艺演出;建立了一个友情小店“地球屋”,帮助合作伙伴销售、传播他们的产品和信息……等等。现在,有越来越多的人知道中日公益伙伴的“三鹰”据点,很多到日本访问的中国伙伴,以及到东京来出差的日本伙伴都会去坐一坐,聊一聊。顺便透露,那里离宫崎骏的吉卜力美术馆只有800米哦。
中日公益伙伴东京办公室举办市集 图片由朱惠雯提供
今后后,中日公益伙伴计划开展“转型城镇三鹰”的实践活动,已经在设想中的有“森林幼儿园”、“社区货币”和“社区电影院”。人与自然、与他人、与社会的关系,可以日常化地去探索。
中日公益伙伴东京办公室举办体验活动 图片由朱惠雯提供
在2010年7月成立之初,中日公益伙伴对自己的角色进行了三方面的设想:一是提供并传播中日双方解决一些社会问题的比较好的经验、案例;二是策划和实施与社会创新相关的考察和学习;三是建立一个留学生创业平台,为在日本的留学生提供在校阶段就能了解参与NGO、社会企业相关工作的机会,帮助他们发挥自己的才能,参与社会创业。
在此后的7年中,他们找到了自然教育作为实践这些构想的一条路径。几位曾参加过中日公益伙伴组织的日本自然学校考察、研修的中国自然教育从业者谈到了他们的收获。
日本自然学校短期考察活动中的聚会交流
虫虫(福州乐享自然工作室):日本自然学校的运营管理和活动带领方式让我有深刻的体会,各自然学校的活动形式和内容,对中国自然教育同行也具有很重要的借鉴意义。
橙子(自然之友·盖娅自然学校):东亚地球市民村让我们有机会跳脱自然教育的视角去看到,原来有许多人在很多方面为解决当前世界所面临的问题而努力着。
邹滔(自然教育践行者):我通过参与日本自然学校的研修项目,看到了自然教育可以呈现出的各种可能,以及自然教育能够在一个社会里承担的独特角色并发挥作用。不管政治或者经济这些大环境如何变化,中日民间的交往始终是需要的,倡导交流和对话,互为镜鉴,对大家都很有意义。
秦大公(中日公益伙伴&北京山水自然教育中心“日本自然学校技术援助计划”项目负责人之一):中日公益伙伴为中国自然教育初期人才培养,搭建交流平台发挥了重要作用。要特别感谢李妍焱教授,朱惠文老师以及广濑敏通、梅崎靖志等日本自然学校的负责人为推动中国自然教育的真心付出!
王西敏(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中日公益伙伴组织的中日自然学校交流项目是大陆较早地推动自然教育网络建设的活动,具有奠基石的重要作用。参加第一次在版纳植物园举行的自然学校网络会议代表,很多都已经是当前大陆自然教育领域的活跃人物。当初能够发起这个项目的人,都是具有长远的眼光和情怀,必然在中国自然教育历史上留下一笔。
田贯湖自然墅研修生合影 图片由朱惠雯提供
中日公益伙伴将持续在促进中日自然教育交流、培养自然教育人才、探寻和推广可持续生活方式等方面扎实深耕。他们希望,自然教育能促进人们对于自然共生、可持续社会的思考和实践,并将这些感悟反映到自己的生活、工作中去。
相关阅读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漫步王朗原始森林,探寻熊猫羚牛踪迹,还有科研大咖带你做野外调查”
↓↓↓